来源:会弄网 日期:2023-05-22 11:43:32 浏览:1809
中医用*有时很简单,有时又很复杂。 比如一个脾胃较弱的人,食积不消化,您怎么用*? 您可能会想到我们之前讲的 保和丸、健脾丸 。
非常对,应该有效。
但又差一点,如果根据具体情况,选择最恰当的方,或者根据症状表现进行加减,效果就更好了。 保和丸是消食的,也就是某次吃喝太多后,不消化,用它来帮助消食。 健脾丸则是人平素脾胃比较弱,经常会有一些食积的情况,这次也出现食积了,就用健脾丸来健脾并消积。 脾胃出现问题,刚开始可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寒热倾向百科,比如吃冷的拉肚子或者吃辛辣的拉肚子;到后期其实很多是寒热错杂了,冷也不舒服、热也不舒服。
我们知道,有一个很出名的寒热错杂的方子, 半夏泻心汤 。它是治疗胃胀,胃中不舒服的。不是有食积导致胀,而是一个感觉。
那如果脾胃寒热错杂,并且因为食积导致胃胀的不适就需要再次基础上加上消食健脾的中*了。 枳实消痞丸 又名失笑丸,意思是吃完这个*,肚子就不难受了,自然笑出来了。(有一个方子叫 失笑散 ,和这个不一样的,不要记混了。
) 枳实消痞丸是由枳实、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麦芽、半夏、厚朴、干姜、黄连组成。 方子中枳实是消痞散积的,配上白术就变成之前说过的 枳术丸 ,其实该方也可以看作是枳术丸的加味,只是加的*味比较多。 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组成了一个四君子汤,四君子汤是补气健脾的。
半夏、茯苓、甘草有一点二陈汤的意思,化湿健脾和中。 厚朴前天刚讲过,能燥中焦脾胃湿浊,能行中焦气机,达到理气消胀目的。 干姜、黄连,一个温,一个寒,给整个方带来了寒热错杂的属性,是*中不至于过寒、也不至于过热。 其中甘草还有调和诸*的作用。
全方组合起来具有消痞除满,健脾和胃的作用。主要用于具有心下痞满,不欲饮食,四肢困倦,苔黄腻表现的脾胃气滞,寒热错杂证型。 如果脾胃虚弱比较明显,就可以四君子汤的剂量增加一点。 如果感觉胃中偏寒一点,就把干姜的量加大一点。
如果感觉胃中偏热,就可以把黄连的量加大一点。 如果感觉胃中气滞比较明显,就把厚朴、枳实的加大一点,或者加上陈皮、木香、砂仁等增强理气。 如果感觉食物积的比较厉害,再加上神曲、山楂等增加消化,或者加入大黄促进泻下排便。 这边就把方中的各*功效详细说了一下,还特别提出了,这种病,最重要的是忌口。
不要吃得过热,也不要过寒,也不要过油腻,平淡就好。
方源 《兰室秘藏》。 组成 干生姜、炙甘草、麦芽曲、白茯苓、白术、半夏曲、人参、厚朴(炙)、枳实、黄连。
功用 行气消痞,健脾和胃。
主治 脾虚气滞,寒热互结证。心下痞满,不欲饮食,倦怠乏力,大便不调,苔腻略黄,脉弦无力。
1、枳实消痞丸为消食剂,具有消痞除满,健脾和胃之功效。 2、枳实消痞丸的主要成分有法半夏,法半夏有燥湿化痰的功效,法半夏有治疗咽喉干燥、痰多咳喘、痰饮眩悸、风痰眩晕、痰厥头痛的作用,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、津伤口渴者忌服法半夏,孕妇慎服法半夏。
痞满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,半夏配黄连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的核心配伍组*,体现了寒热并用,辛开苦降,消痞散结的配伍组方治疗思想。金元时期李东垣《兰室秘藏》中的枳实消痞丸是在半夏泻心汤、枳术丸的基础上取其核心配伍衍化而来,治疗脾胃虚弱,寒热互结之痞满。
沈舒文师其法而不泥其方,抽取辛开苦降,消痞散结之半夏、黄连、枳实,作为配伍组*之核心,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互结,脾胃气滞之胃脘痞满。
若病发于脾胃气虚,而见胃脘痞满,不思饮食,倦怠乏力,常配入香砂六君子汤。 典型病例 刘某某,女,42岁,宝鸡市某机关干部,2009年6月8日初诊。胃脘痞满,伴疼痛5年余,近3年来逐渐加重,困倦乏力,不思饮食,嗳气,排便不畅,在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报告:中度萎缩性胃炎;病理报告:伴中度肠上皮化生。舌质暗红,苔厚腻微黄,脉沉细弦。
中医诊断:胃痞,证属寒热互结,脾虚胃滞。治疗予以消痞散结,健脾行气之剂。处方:法半夏10克,黄连6克,枳实15克,*参15克,生白术15克,刺猬皮15克,生牡蛎30克,枸橘15克,穿山甲5克(研末冲服),佛手10克,半枝莲30克,炙甘草4克。
患者服*14剂后,症状明显减轻。再以上方化裁调治3个月,症状完全消失。半年后胃镜检查报告: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;病检报告:慢性萎缩性胃炎。
说到半夏泻心汤治疗内伤病,自然我们会想到一个问题:李东垣是如何使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内伤痞证的? 后世治痞名方中有一张方剂为枳实消痞丸,出自李东垣之手。我们不妨从分析这张方剂入手,看看李东垣如何使用半夏泻心汤。
《兰室秘藏·心腹痞门》:「失笑丸,一名枳实消痞丸,治右关脉弦,心下虚痞,恶食懒倦,开胃进饮食。
干生姜一钱,炙甘草、麦蘖面、白茯苓、白术,以上各二钱,半夏曲、人参,以上各三钱,厚朴四钱(炙),枳实、黄连,以上各五钱。右为细末,汤浸蒸饼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七丸,白汤下,食远服。」从方剂组成看,此方为半夏泻心汤合四君子汤去黄芩、大枣加枳实、厚朴、麦蘖面而成。半夏泻心汤合四君子汤,如此使用半夏泻心汤,在后世经方家临床上应该是极为少见的。
本方也见于《东垣试效方》一书。在该书「心下痞门」中,在方剂前有一段文字为「心下痞论」:「《五常政大论》云,土平日备化,备化之纪,其养肉,其病痞,阴所至为积饮痞隔。夫痞者,心下满而不痛者是也。
太阴者,湿土也,主壅塞,乃土来心下为痞满也……仲景立泻心汤数方,皆用黄连泻心下之土邪,其效如响应桴。」可见李东垣把内伤心下痞证定位在太阴湿土壅塞,泻湿土壅塞有赖黄连。故方中黄连重用,合以枳实、厚朴,苦以下气,开壅泻痞。
上三味为方中主*。证有虚实,黄连、枳实、厚朴所泻之痞为实。从内伤考虑,倘证有脾虚,自当合用补虚之品,故李东垣选用了与四君子汤合方。
应该说,半夏泻心汤治胃、治肠(王好古在《医垒元戎》中即把半夏泻心汤列在「阳明证」中),而枳实消痞丸治胃、治肠又治脾。也就是说,李东垣把一张治疗阳明之方加减为一张阳明、太阴合治之方。正如清代医家汪昂在《医方集解》中解读枳实消痞丸为「此太阴、阳明*也」。 当然,枳实消痞丸原方从补泻力量对比来看,泻大于补,以泻为主,此即后世所说的「消补兼施而以消为主」。
倘*后见效,随着邪去痞减,自然接方需调整消补之剂量对比,收功自当以补为主。方以示例,活法在人而已。
Copyright © 2018-2023 Powered By 会弄网备案号:黔ICP备2022009871号-4
声明:会弄网所有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。请谨慎参阅。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网站地图